镇海蛟川街道微融站:发挥好基层治理的哨点作用!
2022-02-17 09:29:15 | 来源: | 编辑: |
2022-02-17 09:29:15 | 来源: | 编辑: |
1
借平台,
联动打造传播“放大器”
2020年4月,浙报集团启动建设融媒共享联盟,探索建立集内容生产、渠道传播、技术支撑、运营拓展于一体,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现代化传播体系。2021年,融媒共享联盟在各设区市建立中心站和县融站的基础上,再度下沉,启动覆盖乡镇(街道)的微融站、工作站建设,构建起融媒共享联盟四级联动体系。2021年10月挂牌的镇海区蛟川街道微融站,是宁波首批挂牌的150余家微融站、工作站之一。
蛟川街道微融站主要由一名宣传委员、一名宣传干事组成,和大多数乡镇(街道)一样,面临着人手有限、专业力量不足、设备不足等问题。为畅通基层传播通道,蛟川街道微融站主动融入,积极加“盟”,依托融媒共享联盟平台,联动借力打造传播“放大器”,最大限度发挥微融站的基层哨点作用。在疫情之前,蛟川街道微融站已经与共享联盟镇海站、共享联盟宁波中心站、浙江日报等联盟成员建立了紧密的联动关系,通过站长专人对接、建立通联群、开设专题频道等形式,建立了畅通的信息联动机制。
疫情发生后,共享联盟平台联动效应进一步放大,以镇海区新闻中心为主体的共享联盟镇海站成为抗疫一线报道的主要力量。为了做好蛟川街道封控区报道,12月9日,镇海区新闻中心派出5名记者组成前方攻坚特别报道组,滚动发布临江小区、东信路、虹桥小区等封控区和蛟川街道最新消息,关注封控区居民的药物配送、蔬菜等生活物资配送等民生需求,20天发布文字、图片、短视频等50余条。共享联盟宁波中心站、浙江日报等联盟成员,除了派出一线记者之外,更发挥了大平台的传播优势,报、网、端三端同步发力,直播、短视频、长图海报等融媒体手段综合运用,全方位展示抗击疫情的全景图,生动呈现抗疫一线的暖心故事。如共享联盟宁波中心站联合城市大脑,推出“围歼疫情十二时辰”直播,24小时内通过近40场视频或语音连线,用文字、图片和视频反映“最快速度、最严措施、最硬担当”,回应了市民最关心的问题;浙江日报宁波分社的“浙里宁波”视频号,对“宁波怎么做到疫情不外溢”的短视频传播产品,转发量超过4.3万,点赞量超过5万。截至12月29日,中央、省级、市级媒体共刊播镇海疫情相关报道3000余篇。
2
建机制,
协同建立内容“共享池”
在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中,疫情有一定的特殊性。一方面,社会和媒体对疫情信息的关注度特别高,疫情动态信息、疫情管控举措、一线的暖心故事等都是媒体报道的重点,也是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另一方面,由于疫情管控措施限制,大部分记者无法进入核心封控区,造成媒体开展大规模一线报道的机会有限,容易造成新闻报道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为此,蛟川街道微融站在疫情发生之初,就在人员安排时兼顾了涉疫信息发布的需要,组建一线报道力量。12月6日凌晨疫情发生后,蛟川街道第一时间派工作小组进驻临江小区,工作组中专门安排了一位具有通讯员经验的工作人员,兼顾疫情防控和新闻素材采集。
同时,蛟川街道依托镇海区新闻中心的报道力量,快速组建一线报道团队。镇海区新闻中心派出记者驻点蛟川街道,与街道工作人员同吃同住,以便第一时间掌握疫情信息线索,及时开展报道挖掘。在疫情防控最核心的封控区临江小区,驻点记者更是20天全程在封控区内采访报道,让核心区有了专业的报道力量,挖掘出了大量鲜活感人的一线报道内容。
在解决了新闻生产端的问题后,蛟川街道微融站与镇海区委宣传部、镇海区新闻中心协同,建立了新闻报道共享机制,让一线鲜活的新闻素材,快速转化为各大媒体的报道热点。在镇海区内,蛟川街道一线报道团队与镇海区委宣传部、镇海区新闻中心外围编辑等组建通讯群,兼顾新闻线索传递和新闻内容生产,这个24小时不间断运作的通讯群,成为一线涉疫信息的一级“共享池”;同时,由镇海区委宣传部牵头建立外宣共享群,30余家中央、省、市媒体入群,构成此次镇海疫情新闻外宣的主要阵地。该共享群是涉疫信息的二级“共享池”,经一级“共享池”筛选出的适合外宣发布、具有较高新闻传播性的题材和线索,第一时间推送至该共享群。同时,各级媒体个性化的新闻采访需求,也可以通过共享群进行对接,快速落实新闻采访。
通过两级“共享池”的机制设计,在疫情管控措施造成新闻采访受阻的情况下,蛟川街道微融站与镇海区委宣传部、镇海区新闻中心一起,建立了一条畅通的新闻生产、传递渠道,让抗疫一线的鲜活线索和内容源源不断地向各级媒体输送。
3
优手段,
下沉力量构建线索“收集器”
抗疫一线犹如战场,疫情报道也如战地报道。如何最大限度掌握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如何快速及时捕捉到稍纵即逝的新闻现场?在此次镇海疫情报道中,蛟川街道微融站通过力量下沉、广泛发动,建立了一张细密的基层线索收集网络。同时,通过短视频、直播、监控画面等融媒体信息传播手段的运用,让新闻线索和新闻现场得以快速有效地向外传递。
蛟川街道共有21个行政村、社区,在此次疫情期间,整个街道被列为封控区和管控区,人员流动被极大限制。为了打通各个村社涉疫信息传播的堵点,蛟川街道微融站在疫情之初,就成立了街道临时报道小组,发挥各村社通讯员作用,鼓励通讯员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多拍照片和视频,及时上报至报道小组。这些村社通讯员既是抗疫一线的社工,也是新闻线索的发现者,通过他们,蛟川街道封控区和管控区内大量鲜活的线索,被转化为生动的新闻报道。镇海区蛟川街道银凤社区党委书记周光瑞穿着防护服、拄着拐杖坚守抗疫一线的场景,被社区通讯员用手机拍摄下来,上报至街道临时报道小组后,成为一个重要的新闻线索。经过镇海区新闻中心介入采写后,周光瑞的事迹通过一级“共享池”、二级“共享池”接力传播,央视、浙江日报、宁波日报等记者又通过连线进行了深入采访报道,让“拐杖书记”成为此次镇海抗击疫情期间一个丰满感人的人物典型。
结合疫情报道的特殊性,蛟川街道突破传统图文为主的宣传手段,通过直播、短视频、监控画面等融媒体手段,让信息传播速度更快、信息含量更高、传播效率更高。实时监控画面也成为疫情报道的有力工具。此次疫情期间,路面上一处监控探头记录的防疫卡口执勤人员深夜练警体拳取暖的短视频,成为不少媒体和短视频平台的热点新闻,真实展现了抗疫一线的动人画面。此外,蛟川街道微融站通过电话、视频连线等手段,打破疫情封控期间媒体采访受限的局面。疫情期间,一系列抗疫典型人物通过电话、视频连线等方式接受媒体采访,讲述抗疫一线的故事。疫情解封当日,蛟川街道微融站还组织10余家媒体开展封控区现场报道,深入报道疫情期间的人物和事迹,捕捉到了社区居民向工作人员献花等感人画面,为此次疫情报道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原创:李 华 浙江日报宁波分社 李 洁 镇海区蛟川街道微融站
来源:传媒评论
热文回顾
别放过它!细节!陈丽媛总结夺得中国新闻奖、浙江新闻奖的最深感触!
我和党媒的情缘|工作才三年,他的4篇评论作品夺回4个浙江新闻奖一等奖!
今天我们怎么做记者|我在天目新闻做科技报道
突发公共事件中谣言的网络传播现象与应对策略
我们常说的新闻稿的“节奏”,到底是什么?
今天我们怎么做记者 ▏我怎样在前方报道东京奥运会
《四名领诵员是如何被选上的?其中一名是嘉兴人》,这条二次传播稿缘何成为爆款
走出“流量陷阱”,浙报集团天目新闻客户端竖视频变现对策
数字化能力跃升,让新文化报道“翩若惊鸿”!
新闻报道中的人物称谓怎样使用才合适?这篇文章为你细细分析
会议报道绝对是富矿,融媒体时代你更应当让它出圈出彩!
今天我们怎么做记者|来看看!她打理的《小时人物》,怎样在人山人海里找到那个TA
我和党媒的情缘⑫|荣获中国新闻奖的这位卫视女记者有个心得:思想向上,心沉基层!
一场评选活动为啥能摘得浙江新闻奖?除了坚持16年?
新媒体作品,如何冲击好新闻奖?专家总结:要抓住这五个关键词!
今天我们怎么做记者|如今的报社时政记者,都需要配备怎样的武器库?
以《央视新闻》记者王冰冰为例,看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网红记者”的打造
浙报《深读》 唯深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