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讯网
  • 主页 > 快讯 > 正文

    专家在汉纵论双年展的经验和挑战 增强展览辨识度放大城市影响力

    2023-05-13 10:35:26  |  来源:楚天都市报  |  编辑:  |  

    武汉双年展上“水”主题作品

    “策展在中国”论坛海报


    (资料图片)

    双年展,日渐从先锋性的小圈子展览变成了常态化的展览,全球每年举办的城市双年展300多个。

    种种原因,许多双年展都让人“似曾相识”,如“炒剩饭”。据统计,各城市举办双年展的平均耗资是1000万—3000万。如此规模的投资,双年展如何产生社会影响力?如何进入社会生活和市民生活?如何在国际化视野下做出本地特色?

    5月10日,“融合与创新:当代艺术与城市发展——2022武汉双年展论坛”“‘策展在中国’论坛暨2023年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年会”在武汉美术馆(琴台馆)举行,与会专家纵论双年展策展中积累的经验,以及面临的争议和挑战。

    游客排队蹚水,威尼斯双年展看水位定价

    谈到双年展,威尼斯双年展最为有名。威尼斯狂欢节始于1296年,威尼斯双年展始于1895年,威尼斯电影节始于1932年。

    中国美协策展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谈到,威尼斯双年展的举办,不是孤立的,各个版块如电影、艺术、建筑、舞蹈、音乐、戏剧提供了跨地域、跨媒介的交流平台,全球慕名而来的游客拉动了旅游、酒店、餐饮、金融、保险、物流等众多行业的发展。

    吴洪亮谈到一个细节:威尼斯城市管理非常细致,因为水患多发,水位高时会按小时公布水的高度和危险性评估。水位最高时,进威尼斯双年展场馆看展是不收费的,水降一点后则是半价,而水位恢复正常后则又回到一票难求的情况。他展示的一张游客排队,蹚水进威尼斯双年展场馆看展的照片,让人印象深刻。据统计,威尼斯双年展的艺术展,近年来的参观人数都在60万以上,建筑展超过30万人。

    他认为,城市管理者或双年展管理者,应在前期充分衡量投入和产出,这样才能保证双年展能否持续办下去。而展览要想做到国际化,就更要注重“在地化”。

    展览应该放大城市影响力,不是自嗨

    在多位与会嘉宾的发言中,不约而同展示了“榴莲榴莲,首届泛东南亚三年展”的海报和作品。当艺术与热气腾腾的社会生活“亲密接触”,让艺术一下子接了地气,瞬间能被记住。

    中国美协策展委员会副主任、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介绍说,正在广州美术馆展出的“榴莲榴莲,首届泛东南亚三年展”,是从广州出发思考广州与东南亚之间文化历史的关系,以及东南亚的文化问题在国际化的背景里的特殊意义,“用具有象征意义的榴莲去提出问题、展现态度,展览不仅有艺术作品,还有表演等。”

    在水乡苏州,吴洪亮策划了“虹——来自桥的世界”展览。作为金鸡湖双年展的三大主题展之一,其以“桥”为线索,集结了费俊、张永和、赖声川、霍建起、丘挺、王绍强等国内外三十余位(个)跨领域的艺术创作者和艺术团体,融合不同的创作媒介,以艺术、舞蹈等多种形式致敬苏州的桥。

    中国美协策展委员会委员、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王春辰说:有影响力的双年展本身不是自嗨,也不是在本地化的区域内开展,而是结合全球的资源、文化、艺术和各种参与者,极大地放大城市影响力。

    “在地化”优势让展览深入市民生活,增强辨识度

    有专家认为,双年展应不仅仅是艺术动员,更是社会动员、城市动员,而不是几个艺术家一起在做一个事情。动用国际化的资源,跨界资源,充分展示“在地化”的特色,或许能增强各个城市国际双年展的辨识度。

    当日举行的“策展在中国”论坛上,中国美协策展委员会副主任、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李旭等多位专家谈到了,全球每年300个双年展,存在着“复制”“从这里搬到那里”的情况。“国际双年展这个圈子很有限,国内双年展策展人中心人物大约60—80人,常参展的核心艺术家大约200-300人,因而在双年展上经常看到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李旭分享了上海双年展的经验,上海双年展和威尼斯双年展一样,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海书展、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上海国际芭蕾舞比赛等众多活动一起形成互动,形成上海“文化盛宴”不落幕的体验感。

    中央美院建筑学院副教授王子耕分享了第九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的经验。该展览关注环保再生的话题,特别设置的“流浪动物之家”版块,邀请了30多位建筑师为城市里面流浪的动物做窝,用城市垃圾或者廉价物品,通过设计手段让它的价值重现。“创作成本很低,但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武汉美术馆馆长陈勇劲发言分享了武汉美术馆做在地化展览的经验。他说,武汉地域文化生态是构成策展语境的重要因素。武汉因水而生,素有“九省通衢”的美誉,近代中西文化交汇,促成了武汉流动、开放和包容的市民文化和城市性格。武汉美术馆近年推出的《武汉 武汉——一部艺术链接的城市史》《老武汉 新武汉——从汉口开埠到老城新生》《日新月异——武汉美术馆馆藏工业版画作品展》《艺术之城:金城银行的前世今生》等众多体现武汉特色的展览,既受到专业领域的认可,也受到市民和游客的欢迎。

    关键词:

    上一篇:全球实时:A股纺织服饰板块逆势活跃 北向资金连续6个交易日净流入    下一篇:最后一页